在持续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推动下,预计美国进口和出口增长的“剪刀差”可能在2021年继续走阔,2021年贸易逆差可能较2020年上升63.2%,占GDP的比例由2020年的3.3%升至4.8%、基本持平于2007年的高点。
在常规认知中,美国贸易逆差是政府故意为之,以便向全球输出美元,通过货币渗透,进入非美经济体。
美元升值时,非美货币大规模贬值,金融系统受损,华尔街做空,一连串操作,财富即可从他国转移到美国。
美元贬值时,非美货币被动升值,增加美国出口,尤其是服务出口,从而扩大美国软实力(政治商业观、文化等)的影响力。
事实上,对外输出美元只是美国的初级手段,更高级的则是政府为了配合美联储用来稳定国内经济。我们知道美联储20多年来货币目的只有两个,一个是为了保持通胀2%水平,一个是失业率。
通胀
先说通胀,1996年7月,时任美联储主席阿伦·格林斯潘在联储政策会议上指出,设立通胀目标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物价,因此应该把通胀目标设在0%-1%。但遭到了美联储另一位委员反对,就是现在的美国财长耶伦,耶伦认为设置在2%,最终经过辩论,采纳了耶伦的观点。
采用2%的基数,除了更有利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自由度以外,更主要的原因是方便刺激经济,对于美国一个以消费拉动GDP的国家来说,增加商品进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。
失业率
失业率是美国经济的稳定器,因为关系到党派票仓问题,一直以来受到各届政府重视,而且美联储在每次会议上,最为关注的美国经济数据就是每个月的非农。
服务业则是美国就业第一大源地,而外贸则是推动美国服务业增长的源头,有了源头才有了消费。如果美国变成贸易顺差国,就相当于斩断了美国经济的命脉,当然美政府是不会这么做的。
数据来源:BLS
当然,美国的贸易逆差需要政府与美联储相互配合,所以既可以认为他们是相互牵制,但也是彼此依赖。另外,美国并不是对所有国家都是贸易逆差,但是中国在其中占据最核心的地位。
美国对华进口
美国从中国大量进口商品,输出美元,由于人民币并不是自由兑换货币,所以利用美元影响中国金融对美国来说难于上青天。但毕竟美元进来了,为了更好地处置,我们把它用做了外汇储备,反过来成为了对外经济体的稳定锚。当然这对于美国也是有好处的,用美元作为了外汇储备的主力,也是间接支持了美元的国际地位。
美联储发债
再有,美联储为了维持经济平稳,政府运转,发了大量的美元债,中国则是主要买家之一。对中国来说,美国民众美元多了,中国出口也会正向增加,而美国则满足了国内的市场需求,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。
所以对华贸易逆差与美债是相互依存,任何一个都不能发生巨大变化,如此一来,美国的目的才可以达成。当然,从本质上来说,这属于美联储的手段,政府不过是执行者。
然而这一切却被一个商人总统——特朗普打破了,虽然仅仅当了四年总统,但特朗普可以说完全打破维持了20多年的美联储规划。
他采取贸易保护,导致2018-2019贸易战集中的两年时间,对贸易逆差减少了46.09亿美元,结束了之前三年的增长,要不是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的美国进口大幅度增加,真正损失可能会进一步增加。
美国发动贸易战,除了对一些主要进口来源国(中国、德国、日本等)影响较大之外,更多带来的是自损八百的惨剧。
更何况,川普的行为正好是在美联储加息周期内,美元本来应该是大量回流美国,增加美国财富,也是08年金融危机后最狠的一次收割。但是与中国的贸易战完全破坏了原有的机制,中国对美出口受损,抛售美债。
与此同时,全球经济动荡,2018年主要经济体GDP增长都出现萎缩,虽然美元“硬抢”了部分国家的财富,但显然是收的不如损失多。18、19两年时间,美国总财富增长由2017年的8.54%减少到只有3.72%。
不过,较为务实主义的总统拜登上台以后,很快改变了特朗普保守的政策措施,继续选择拥抱全球,当然美国本质目的没有改变,但是曾经留下的这些裂痕伴随的新冠大流行,或许会越来越大。
美国政府和美联储长期的目标可能已经在发生深刻的改变,这点无论是失业率还是通胀都已经不在他们最早时期的控制(目标)范围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