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,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。充分利用“两种资源、两个市场”,在更大范围、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参与国际分工,加速融入世界经济,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加工贸易是承接国际资本、技术和产业转移的有效途径,是加速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生产合作方式,四川劳动力资源丰富、市场广阔、工业基础较好,发展加工贸易意义重大。加快加工贸易发展,有利于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;有利于形成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的联动效应;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,优化产业结构;有利于增加就业,维护社会的稳定。为此,各级、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认识,转变观念,增强加快加工贸易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。
二、发展加工贸易的工作思路和总体目标
工作思路: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》为指导,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,按照省委、省政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,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产业发展政策,抢抓机遇,重点突破,扩大规模,提高水平,重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,全力推动加工贸易发展。通过打造一个平台(把出口加工区打造成加工贸易主平台);培育一个主体(以企业为主体);坚持两个并重(坚持规模扩张与转型升级并重、坚持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并重);抓好三类商品(抓好IT类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商品、机电类商品、资源和特色等优势商品);搞好三个结合(把发展加工贸易与利用外资相结合、与发展新型工业化相结合、与发展民营经济相结合),实现四川加工贸易的突破性发展。
总体目标:力争全省2007年年出口额超1亿美元的加工贸易企业6—8家、年出口额超5000万美元的加工贸易企业15家以上、年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加工贸易企业有一大批,实现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5%以上。
三、发展加工贸易的工作重点
(一)大力培植加工贸易企业。做大做强现有加工贸易企业,对具有发展优势的国有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,将其培育成我省加工贸易的重要力量。大力引进外来加工贸易企业,积极承接国外和沿海产业转移,把招商引资与发展加工贸易结合起来,谋划一批技术含量高、辐射带动作用强、发展前景好的“配套型”加工贸易龙头项目,使来川外商投资企业和沿海企业成为我省加工贸易发展的新增长点。推动民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,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、善于竞争和市场应变能力强的优势,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加工贸易业务,参与国际竞争,提升我省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。
(二)发展具有四川产业特色的加工贸易。发挥我省在家电、电子元器件、机械设备、新材料等产业方面的优势,大力发展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加工贸易,提高我省加工贸易的技术含量;发挥种养殖业方面的优势,利用加工贸易开展农畜产品的深加工,提高我省农畜产品的加工能力和水平,使我省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;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,促进纺织服装、鞋类其他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贸易,扩大产品出口,增加劳动者就业机会;利用我省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高载能产品加工贸易,着力提高产品的深加工能力,延长产业链,提高产品的附加值。
(三)突出加工贸易发展的重点区域。出口加工区和各类开发区要成为发展加工贸易的重要平台,要不断完善政策、优化环境、提高服务,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开展加工贸易,培育各具特色产业的加工园区,在全省逐步形成IT、机械、电冶和化工等加工贸易基地。充分利用省内中心城市在运输、信息、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,开展各具地方特色的加工贸易业务,发挥聚合、示范和带动效应,促进全省加工贸易的梯度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