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此“藏人嗜茶,其地为一销茶好市场,向为川茶所独擅”,很好证明了川西、川西北重镇对于青藏高原蒙藏民族生活的重要性,同时也说明了作为民族贸易组织形式的锅庄文化能够在川西、川西北藏区产生、兴盛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川西、川西北重镇的锅庄成为民族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随着商茶贸易的兴起,锅庄最初作为客栈为各地商人提供住宿等生活方面的服务,逐渐转变为在这些地方修建起大规模的房屋和院坝,以满足来往的客商居住、饲养牲畜、堆货、加工、交易等。
除此之外汉藏商人在贸易过程中因为语言不通,锅庄主人往往还充当翻译,汉藏双方商人一旦认定某家锅庄,以后每次到达该地都只入住这家锅庄,而从事贸易的汉藏商人最初通过生意交往互相认定后,基本以后所有的贸易都只有在双方之间发生,很少更换贸易对象。
在汉藏商人秘密洽谈生意的时候,锅庄主人作为唯一的第三方可以参与双方谈判,“交易谈判成功,买方不必付给定金,卖方也不必见异思迁,双方都互守信用。所有售出的茶叶、土特产都在锅庄过秤,由锅庄主人把称,并作价,锅庄主具有一锤定音的作用。汉藏双方商人,决不倔强,惟命是从。”
这样锅庄主人又肩负着中介的重任。同时锅庄要对居住在自家锅庄的客商所带货物保证不受损失,承担着担保人的作用。有甚者当一方商人到达常驻锅庄处,而另一方商人没有到达,可以把自己的货物直接委托给锅庄主人而离开,由锅庄主人代替与另一方商人交易,等到下次再来直接从锅庄主人那里收款,这一切都是长时间交往过程中各方互相了解,相互之间充分信任的体现。
这样汉、藏商人、锅庄主人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关系,而这种稳定关系印证了锅庄文化诚信的特点。随着汉藏民族民间茶贸易在四川藏区的不断发展,带动锅庄数量不断增加,锅庄的功能不断增多,各家锅庄已经不仅是为客商人畜提供基本生活、参与客商间贸易提供服务、担保的作用。
还肩负着为远道而来的客商存储茶叶、加工茶叶、缝制茶包、寻找背夫等作用,而这一切既解决了客商的困难,也为生活在川西、川西北地区的各族人民提供了生存出路。川西、川西北地区海拔高度高、气候寒冷,山高坡险,道路难行,可耕种土地很少,如果紧靠耕种极少量的土地获得粮食很难果腹,因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年忙完短暂的农耕季节,都纷纷外出做佣工,以解决生活中粮食不足的问题。
而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,外出的川西、川西北的人们能够寻找到佣工的岗位是有限的,当生活走投无路时很多人选择做夹坝,以抢劫为生,无物可抢的时候,代表官府往来的差役都要抢。
而锅庄的多功能出现,特别是替客商担负储存、制造、加工、包装、运输茶叶的功能出现,因为需要大量人力从事一系列劳动,这样就极大地满足了川西、川西北地区外出佣工人们的需求,满足了他们生存需求,也减少了川西、川西北地区夹坝事件的发生,为稳定川西、川西北地区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。